飲咖啡兼享香港藝術,全因老闆假公濟私

每次經過沙田的sensory ZERO,都給其店內畫作吸引——不,不止因為獅子山,常想佯作懂藝術的我,覺得畫作有中國水墨的筆法,卻又有點點日本禪逸味,這位藝術家不簡單。 我耐不著好奇,駐足看藝術家的名字,啊,原來是香港水墨藝術家管偉邦。 Sensory ZERO共同創辦人許孝榮(Alvin Hui)打工年代已喜歡管偉邦作品,當他十年前創辦sensory ZERO,全部分店都展示香港藝術家作品,「因為我喜歡。」 大學主修財務的許孝榮,創業前已很喜歡藝術、設計,一早看透「若香港人不幫香港人,全世界無人幫你」的真理,因此每間分店的裝修和藝術品,盡量和本地創作人合作。 選擇準則只有一項:作品能觸動他。 觸動他的香港創作人,湊巧薄有名氣,甚至是大師傳,每次冒昧聯絡,不一定獲回覆。 「他們真的是藝術家,錢未必對他們最重要,最重要是我能說出其作品細節,表現出我真正欣賞其作品。」 我打趣道,豈非假公濟私?許直認不諱。 他亦老實指出,香港裝修非常貴,與其將錢給裝修師傅,何不用來委約本地藝術家創作、設計,互相支持? 「買藝術品是自己開心,搬舖時,起碼可帶走,哈哈!」 沙田店有藝術家管偉邦真跡,太古店有「青山不墨」墨寶,科學園店有港產片御用書法家華戈題字;手造木工後生仔start from zero已合作多次;已宣布結業的炳記銅器,曾為sensory ZERO和香港手工啤「門神」做了對金葫蘆;木雕刻工藝師蕭炳強師傅也曾受委約雕龍鳳;sensory ZERO全線餐具和咖啡杯用香港起家的著名品牌LOVERAMICS。 不是沒有餐廳用本地藝術家作品,但我沒聽過有像sensory ZERO全線採用,而且各店風格有異;飲咖啡享美食之外,還可欣賞香港藝術作品,獲精神滿足,是獨一無二的體驗。 「sensory ZERO是neighbourhood café,一定是三百米內最好的咖啡店。」許孝榮在訪問中說了兩次,滿有信心,語氣堅定。以為是一早立下的定位,真實原因卻令人哭笑不得。「因為我們窮,資金有限,選址,要麼在最旺地段最靜的位置,要麼在靜地段位處最多人的位,租金皆在可負擔水平。」要吸引客人登門,只能憑真本事。許大學畢業後在大型飲食集團和高級酒店工作,積聚採購知識及管理㕑房經驗,本身愛好咖啡,目睹高級餐廳的咖啡差勁,和食物、價錢不符;同時,坊間的咖啡店僅咖啡出色,食物常差強人意。他和同愛咖啡的拍檔,深信飲食業應有科學及系統,卻沒有客人明白,於是兩人創辦sensory ZERO實踐,定位是「good food and good coffee put together」;「sensory 」意指所有感官,「zero」寓意「back to zero」,「back to default」,店子就是希望客人品嚐食材原初鮮味。 曾在香港飲食少林寺工作,令他知在哪兒採購優質食材,店內食品不用味精、不用人造色素,調味用食材原味炮製,例如薑汁是用薑磨製;而他至今有四個飲食相關資格:米˙食味鑑定客士、咖啡品質鑑定師、高級評茶員和國際唎酒師。 「客人光顧我們後,吃不慣其他店,因此做了熟客;我們多是做熟客生意。」sensory ZERO元祖店位於黃竹坑,八年來有擴充,一半顧客是外國人,惟業主數次大幅加租,去年初被逼結業,事隔一年覓得合意舖位,今年初光榮回歸黃竹坑。 然而,疫情和通關令向來自信的許孝榮也開始驚怕,香港會變成遺址。sensory Zero有十來間店,他說中型規模食肆受最大壓力:不像連鎖店憑方便吸引顧客,沒有上市集團的資金、經營成本優勢 ;又不能像小店店主事事親力親為,節省人手開支。 多重逆風中,他經營的更是有堅持的本地品牌,疫情期間沒裁員沒要求員工放無薪假,員工繼續按表現獲升職加薪。創業前他已知花心機不代表回報成正比。 「近幾年雖說本土經濟,港人肉體好誠實,雖然不喜歡連鎖品牌,每天都幫襯,一年去一次本土店、小店打卡。」 但他和拍檔認為,與其投訴炒賣文化,不如自己做起,由品牌設計到店內藝術品,如何和不同牌子合作,香港人支持香港人。 「近兩年香港用心做嘢的人不受獎賞、不受鼓勵,好傷心,不由得反問為何我們貢獻這城市?」 他自言過了黃金年紀,新聞無好消息,有兩名兒子的他,日趨注重精神健康,他稱很多同輩人感覺一樣。 「香港人是送殯大使(指失去才珍惜)。」每逢有老店或小店關門,港人蜂湧光顧拍照,總令人困惑幹麼不早些和多些幫襯。 不過,既選了要走的路,許孝榮和拍檔繼續向前。 「香港係我哋的根,無論香港環境幾差,我哋仍有開店計劃。」 「我哋做好自己本份,做好自己,對得住天地良心。」

他們出來後,記掛的是善良。

「賢學思政」王逸戰入獄時二十一歲,獲釋時二十三歲,出來後對香港人說: 「越動盪嘅時代,我哋越要保持內心善良,去活得真誠,繼續相信希望,挺直腰骨企好!」 原應最閃亮、燦爛的歲月,在囚牢渡過,出來後沒有怒怨;年紀輕輕,反倒過來給大人力量。他的陽光較很多在外面的人多,我鼻子酸了。 突然讀到周庭的文字: 「很久沒見了。大家這幾年過得好嗎,有繼續努力生活、堅持善良嗎。」 看著她的海邊剪影照,即出現一個畫面:她拿著筆,沉思怎樣開首,一頭長髮遮著輕側的臉(現實中她一定是鍵盤或電話輸入),耳邊更浮現她以輕柔的聲音,緩緩讀出致香港人的話,我再也遏止不了眼淚。被逼消失三年後,她的精神健康差了,卻看得見香港人精神疲憊,可能軟弱了。她不久前踏入二十八歲,政治路已走了十多年。 快四年,香港的變遷大又多,數十萬香港人散落全球不同地方,忙於安頓,有些東西可能暫時放下;留下來的,則承受數之不盡的考驗。 近年反覆思考,仍覺得善良是人最寶貴素質。聰明、有才華固然好,但若自私,只求自己益處,如果心腸壞,只會為禍人間。善良人沒有機心,善良人共聚一起,不用彼此防範,掏出最真的心;善良的香港人集結眾志,成就大事。 西方常說同理心(empathy)、同情心(sympathy),近年更流行談purpose,purpose-driven company/career、double bottom line、social impact之類(LinkedIn、英文傳媒常見),成為商界時髦用語(香港人找工作、創業…若符合個人宗旨,可適當運用相關詞彙推銷自己),簡言之,工作、生意不止為錢,並要有意義,香港人只需五個字概括:講金又講心,願意因為對人好對社會好而賺少些。我覺得,無論用哪個英文詞彙,最終還是回歸善良。如果一個人善良,自然會為他人設想,若遇上問題,會構思解決方法。 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。 大人不住思考應否離港,比大人吃了更多苦、不曾享受香港美好時光的王逸戰卻向記者表示不打算離港。 「雖然呢兩年我仲喺香港,但係因為一牆之隔,我有種莫名嘅鄉愁,我發現原來自己同呢片土地係密不可分。我諗無論未來變得幾壞都好,我都想盡力留喺呢片土地,同呢片土地同甘共苦。」 他的人格遠較權貴及所謂精英高尚。 想借用他的話共勉: 保持內心善良,活得真誠,挺直腰骨企好!

香港人 同路人 可做的事

今年初通關,業主和商家以為生意會復常,有些業主甚至加租,「人人和平」老闆Mansfield指出,市道僅表面旺了兩三周,很多人去旅行、深圳,對食肆打擊很大,九龍和新界首當其衝;行家告訴許他,生意較疫情時更差。 「今年復常之後好多人鬧政府,我識親政府、親建制嘅人,這一年鬧政府鬧得好甘,我都唔敢講(那些字眼),可能好損害佢哋嘅利益,生意真係好差。」 Mansfield有三間餐廳:中菜館「人人和平」,瑞士菜和意大利菜餐館Gotthard Base,以及剛開張、以外賣為主的HONGrill。食肆是深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的行業之一,由於西餐外賣較打折扣,故每次限制或禁堂食,尤其晚市,Gotthard Base所受的影響較和平更大。 Mansfield說,他不是反對人上深圳消費,他尊重無能力但想有些娛樂的人。惟有能力的人若因為深圳便宜而北上,是否真的沒能力在香港消費,一頓飯省二十元可以致富? 「大家係香港人,明知道我哋香港人經歷緊經濟市道咁艱難,點解唔多些留港消費,支持自己嘅城市多些? 「我好失望,我是國內移民,覺得大家在這社會打工,在香港出糧,喺香港獲得嘅,點解唔做番啲嘢畀我哋嘅城市呢?」 Mansfield五歲來港,一直在北角炮台山區居住,一三年在堡壘街開設餐廳,儼然變為居民聚腳地和資訊交換站。去年年初爆發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,老人家感染及死亡率最高,港島大型社福機構急需物資,和平短短兩周內募集數以千計的檢測包和防疫物資,轉送老人院舍;居民又協助分派罐頭、白米,送給不便外出購物的老人家,他感覺到凝聚了同路人圈子,香港人的圈子有愛。 「同路人本不相識,共同經歷了一啲嘢,產生共鳴,應不計較利益,不計較個人得失,在能力範圍內幫助同路人。」 此所以香港人支持良心店:和平近年年輕顧客大增,禁堂食期間,常訂外賣盆菜、套餐,甚至用來辦婚宴;和平的懷舊菜如金錢雞、琵琶豆腐、炸蟹鉗,很受年輕人歡迎;很多客人由馬鞍山去北角幫襯;有些移民外國客人回港探親,特地去北角吃一餐支持,或上飛機前特地來買糉、糕點帶回英國,員工感覺到心意,很開心。「真係同路人就係咁,支持咗亦不需公諸於世。」 他讚賞前立法會議員陳沛然開設「陳仔飲食頻道」,每天光顧香港一間小店,並在facebook、 YouTube介紹,「每人做少少嘢,對香港人圈子好大幫助。」 Mansfield身體力行支持本土經濟。他的最新餐廳HONGrill是用新模式運作,稍後向海外擴展,把和平叉燒帶去外國,銅鑼灣店內的霓虹燈,由曾協助拍攝電影「燈火闌珊」的承辦商製作及安裝,總開支約二萬元。 「我身為成長於香港的人,公司植根香港,主要獲香港人支持才有今日的營運規模,要飲水思源,支持本土經濟,盡量多幫襯香港人、香港公司。眼見成長的城市很多昔日美好的行業、物事正逐漸消失,更加要互相扶持,保育我們的城市。所以我們棄用LED仿霓虹燈,使用真霓虹燈,希望出一分力支持曾經令香港『夜繽紛』霓虹燈產業。」 店內霓虹燈的線條,和HONGrill標誌的「rill」草書相近,有呼應味道,店舖設計建築師藉此向HONGrill創作團隊致敬;而霓虹燈和草書「rill」看上去皆像山脊線,建築師沒明示,留空間給大家想象,HONGrill標記的設計師則留下一句:「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。」 香港人,心照。

移民潮HONGrill請人難 主廚盼藉教煮助海外香港人

香港特區政府一直避談近年的移民潮,寧用「移居」兩個字,但「人人和平」為新店HONGrill招聘,卻極為困難,曾有兩個月沒收到申請;一周三、四個人見工,一半「甩底」;來見工的很多旨在有收入而已,老闆Mansfield嘆道: 「我們的感受是,職場好像剩下好『hea』、沒有甚麼有事業心的人,是否已全部移民?」 直到今年八月,才覓得足夠人手,其中一位是主廚A。A有逾十五年西廚經驗,擅意大利菜,在HONGrill帶領三位較資淺的廚師。HONGrill現已開業。 A應徵HONGrill時,完全不知煮中餐,「西餐也有Grill嘛!」不過HONGrill的概念是中菜西造,以西餐方式演繹港式食品,她也想看看有沒有火花。 華人通常用榨菜來弄肉絲麵或放粥,A卻想到做半肥瘦叉燒刈包其中一樣配菜,另變出多款風味,例如泰式鳳凰雞扒刈包、棉花雞刈包、泡菜味噌日本厚油揚刈包、烤大啡菇刈包等。我點茴香叉燒刈包,微焦的熱叉燒令我的胃有實在的滿足,配上醃茴香、炸羽衣甘藍、柚子蜂蜜蛋黃醬等配料,不覺膩滯,口感清新。 香港㕑師常用梳打粉醃製豬扒,使肉質較鬆軟,A斷然不允, 「我不吃用梳打粉、雞粉、味精醃製的食物,所以也不會用來煮食物給客人。」 她用西式方法醃肉,即是用生果。 HONGrill刈包(連沙律)五十八元至六十二元不等,焗豬扒飯八十五元,A承認價錢相對高,但食材有保證,例如:叉燒用波蘭豬肉,豬扒和雨衣甘藍是美國貨,藜麥是有機,各款醬汁是HONGrill㕑師調製;據她觀察,香港有批人重視健康,願多付些錢,光顧吃得放心的餐廳。她持別選用較大的刈包,令胃口較大的男士也覺可裹腹。她說,店內用的蒸焗爐是歐洲牌子,西餐館使用,行內人視為「廚具的勞斯萊斯」。 HONGrill以爐代替燒味師傅製叉燒,豬肉在機器以甚麼溫度慢煮,煮多久至軟腍程度適中,掃「和平」醬汁入味,然後再燒至恰到好處,皆由A研製及負責,她仔細寫下每一步驟,包括按哪個掣、每個工序需要幾多分鐘等,確保任何人只要跟從手冊步驟,都能炮製和平叉燒。即使配菜,她也會一一寫下名稱和份量,方便海外香港人「照單執藥」。 她受聘時,知道老闆搞HONGrill的用意,HONGrill可能成為香港移民的生計。 「英國的香港人是白紙,我最想透過這店幫在那邊的香港人。」 曾在英國居住的她,選擇食材時會想及當地是否易找貨源、以及當地價錢可負擔的替代品,因為海外店會採用她設計的餐單。 她設計的餐單顧及非華人顧客口味。她構思的棉花雞刈包是把很細粒的棉花糖微燒,夾在鳳凰雞扒內,吃入口覺得味道甜甜鹹鹹,相當新穎。此款刈包英文名用上一字「S’more」,那是美加流行的甜食,外國顧客較易有概念。十月試業期間,有三位外籍女士光顧,其中一位是自己吃過後買來給父親品嚐——客人重臨,是對廚師的肯定。

網媒的一盤數

2020年六月後出現眾多網媒和自媒體,姑且稱為後國安網媒,以下是較多人知的網媒: 法庭線 thewitnesshk.com庭刊 hkcourtnews.com綠豆 greenbean.media集誌社 thecollectivehk.com追新聞 thechasernews.co.uk棱角媒體 points-media.com光傳媒 photonmedia.netChannel C channelchk.com和你報 http://www.whatsnewsmedia.com 除了和你報,其他全由有經驗的記者創辦。上述的後國安網媒,履行記者職責為先,只求收支平衡,有資源做好新聞。 香港第一個有公民意識的傳媒該是香港獨立媒體,2004年成立;其後應是2016年成立的Hong Kong Free Press,向外發言是總編輯Tom Grundy(騷擾他及在英國的家人,可恥),據知背後支持者尤其創辦初期,包括政治學者及新聞教授,很明顯因為不想英文傳媒只有一種聲音。HKFP委託外間核數,每年公佈收支細節,創下香港傳媒先河,以證是非牟利傳媒,收入全用作新聞工作,有助建立讀者信心;若讀者認為新聞報道優質,更願意付費訂閱。提高透明度及具體列出工作,早已是慈善機構爭取捐助的方法,令(潛在)捐款人相信捐款不被濫用,其他性質的非牟利組織也效法,HKFP在香港傳媒立了楷模。 隨意查閱一些後國安網媒,《庭刊》、《集誌社》有較詳細交代。 看了《庭刊》的財務簡報,首四個月支出五十二萬多港元,訂閱收入是二十三萬多港元。 「今年1月至4月,《庭刊》的訂閱收入遠遠未足以維持我們的日常運作(平均月入約5.8萬元,平均每月開支約13萬元),因此我們需要動用極為有限的儲備來支持,亦預見我們的前路艱難。 由創辦至今,我們有5名全職員工,過去4個月寫下接近500篇報道。3位年輕記者負責在法庭採訪,2位聯合總編輯在後勤支援兼處理日常公司事務,若遇上當日法庭新聞爆量人手不足時,2位編輯也會輪流出外採訪。此外,我們聘請了1名兼職的社交媒體編輯,協助每日新聞的發布工作。」 《法庭線》是香港第一個針對普羅讀者、專門報導法庭新聞平台,依稀記得去年創辦後,訂閱收入及捐款很快接近達標,最近查閱,訂明希望年訂獲得約 220 萬港元收入(達標後將終止接受年訂),至六月中,年訂收入達標率僅13%。《法庭線》另有月訂,但網頁沒列出月訂收入,故我不知其收支狀況,光看年訂達標率,令人擔心。 《法庭線》和《庭刊》創立,回應時代的需求,填補傳統傳媒的缺失,是後國安新香港最重要的新聞線。 以我粗淺體驗,法庭記者必須早睡早起、中英文佳、有快速消化資料能力、頭腦冷靜,最好有法律知識,自問做不來,向來佩服出色的法庭記者。 以下摘錄《庭刊》:「有官員說,記者可以過着像問責官員一樣的中產生活,這個目標對我們是遙不可及,但我們仍致力讓前線記者獲得合理的薪酬待遇。」不止《庭刊》,絕大部份商業傳媒前線記者距中產生活遙不可及,說出這無知話的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,證明高官精英有多脫離現實,他若問其政治助理、曾任大公報的宋佩瑜就知,況且多位(前)記者加入本屆政府做政治助理,若記者可以過中產生活,他們都不會轉行吧。 《集誌社》成立四個多月,年訂目標一百六十萬港元,達標47%,尚可,愈多愈好。觀乎其表達和營運方式,由哈佛進修歸來的阿包學以致用,子樂亦研習不少。 《綠豆》是後國安網媒中唯一全力做深度視像新聞和節目,倚賴YouTube作傳播平台,耗用資源甚多,幸好口碑很快傳開;記得綠豆在YT啟播首三個月向公眾陳情,數日內YT訂閱即達十萬,最近向二十萬邁進,希望廣告收入成正比。近月見到《綠豆》有特約節目,內容沒違其風格,可喜可賀,而且多了聲音節目,是省成本的方法。 傳媒若有需要,適時通知支持者是必需,Channel C告急後,課金急增,YT訂閱旋即超過五十萬,也有廣告。Channel C有明星記者「昇哥」助陣,號召力不同凡響。 為了寫這篇文章,我找各網媒的訂閱呼籲和財政資料,發覺毫不易找,我偶然在IG看見《庭刊》的呼籲,然後在其網頁花了好大工夫才找到其肺腑文章。若公眾不察覺需要,如何出力呢? 最少可在網頁/fb/IG顯眼位置公告需求,或在每篇報道末呼籲支持。我認識的有心記者,作風踏實,最怕被注視,不慣自我推銷,除了攞料,不好意思問人攞嘢,錢是其一,文雅說法為募捐、籌款,惟後國安時代,記者身兼傳媒創業家,要多學習,衝破舊框框,只要一切不違初衷已可。 最近看見獨立媒體有第一個婚紗廣告,由衷為他們開心。

買喼移民

五月初,以勒行李箱老闆Nathan臨時收到一張新界東訂單,希望星期六送貨,他當天的行程,已排得密密麻麻,要去新界西和新界北,不過,他還是設法擠出一個空檔,送一個大箱到新界東,給當晚要上機的客人。 Nathan的行李箱生意,自二零二零年肺炎疫症爆發後,死靜了一年多,市民不敢外出,各地又封關,旅遊業冰封,航空公司和酒店首當其衝,很多人沒留意的連鎖反應是,旅行喼生意也大跌,Nathan說,一個月內,若日日有訂單已很感恩,盈餘什麼屬奢談。 「買喼隨旅遊季節起跌,暑假、聖誕等是旺季,農曆年是淡季,過去後,等下一個旺季來,周而復始。」香港人常旅遊,旅行喼折舊快,因而帶動行李箱生意。 肺炎疫情一下子砸碎行李箱生意的規律,直至去年五月左右,Nathan才感到生意有活起來的跡象,全虧英國的BNO簽證計劃。 國安法二零二零年六月底生效,英國政府翌年一月宣布推出BNO簽證,讓香港人有較簡單、快捷的徑移民英國。去年五月左右,歐洲疫情開始減退,香港人開始大遷移,家長趕在暑假前帶子女飛往英國,及早選讀學校;留學生把握時機出發,家長陪伴左右,順道視察英國的環境, 「移民客,很易識別。旅行,通常買一至兩隻大喼,很夠用;移民,許多時候買幾個大喼,甚至買幾套喼(一套包括大中細)。有時和客人聊,他們都是講移民,最多人去英國、台灣,所以我們知買家多是移民;有些客人講仔女返英國,去外國讀書,四月至七月返學。」以勒帖文也透露最多人查詢大容量的喼。 離開者還有久居香港的外國人。有個外國客買九個喼,其中六個是大喼,其餘為中碼和細碼喼,決定回祖家。「之前顧客買喼主要因為旅行,很少聽到移民,而家買親喼都係移民。」Nathan自己和太太也各自有三個親友已移民。 Nathan的太太Virginia以前在旅行箱公司任職,覺得賣旅行箱生意有可為。他們住大圍,知道區內沒有賣喼店舖,最近是沙田新城市廣場。二零一七年,兩人「膽粗粗」在大圍創業,舖頭取名「以勒」,舖頭口號是透出切身感受的「大圍終於有喼賣!」街坊很開心,從此買喼後可拖回家,省去乘車麻煩。 Nathan夫婦是基督徒,「以勒」出自聖經其中一句「耶和華以勒」,意是「神必有預備」,盼望店舖、香港及香港人旅遊的地方,皆獲耶和華祝福。 Nathan做資訊科技工作,工餘時幫助太太打理店舖和送貨。二零一九年社會運動期間,很多店舖喊苦,他們的生意卻有增長,開始上軌道,有盈餘。 「社運期間,很多地方去不到,香港人又想買東西,於是在網上購買。」以勒沒有加入任何網購平台,只在facebook宣傳,有些客人透過fb直接幫襯他們。小店單打獨鬥,都能吸引顧客,他指出,客人評語和留言數目是關鍵。當客人見到有一個千多二千個留言,受吸引按入去看,之後上網查店舖和貨品評價,不曾光顧的人都有信心透過fb落訂單。 小店另一個「殺手鐧」是光顧六百元或上,可獲免費送喼上門服務。 以勒起初無送貨服務,直至一次Nathan朋友買喼,無時間來取貨,於是他送去,靈機一閃,自己有車,可送貨,客人不用拿著大大個喼回家,這該是賣點,遂在fb宣傳送貨服務,確多了客人查詢。 「我們可晚上送貨,遷就客人放工收貨,百貨公司做不到。客人亦很體諒,若住離島、愉景灣,願在中環碼頭交收。只要有現貨,可以客人今日落單,我們一日內送貨,快而準,客人滿意,於是建立口碑,轉介其他人光顧。」此外,他們旅行喼的售價,有時較百貨公司低,故此不少客人在百貨公司和專門店挑選型號後,向他們落單。 以勒在大圍是地舖,社運時期,響應罷工,Nathan夫婦參加遊行;疫症期間曾禁中午堂食,他們自製海報,寫明歡迎街方內內午膳,場內有冷氣有水飲;曾在《蘋果日報》落廣告,去年六月二十四日最後一份《蘋果日報》出版,他們買了十多份,放在店內,給其他人看。 Nathan不知道有幾多人因其店舖立場而光顧,但感覺三、四成客人支持黃店。他坦言,店內沒有什麼文宣,因店舖面對公眾,而立場是個人選擇。 當他們剛做出少許成績,一場世紀疫症淹來,「乜嘢都無晒了」,唯有放棄地舖,轉租沙田石門一商厦做樓上舖,不但租金低一大截,大厦門口整潔,客人覺得舒服,有助以勒轉走較高級路線。不過,樓上舖缺乏街客,只能靠熟客和fb發掘客源。 移民客和學生客,助以勒營業額回復至之前的七成,Nathan一方面獲幫襯而開心,另一方面不諱言覺得有少許悲哀。 點解香港地去到呢個局面,點解要走?若香港好好地,是幾舒適繁榮的地方,買嘢方便,去邊旅行都方便,多嘢食,乜都有,好惋惜。」 他直言,曾和家人討論移民。 「香港愈來愈似大陸,好封閉,乜都唔畀,講下啲啲都唔得,無乜言論自由,一般真香港人都係類似想法。講真實啲嘢又拉又鎖,暢所欲言變成奢侈。以前罵政府,不會拉鎖;不滿,示威下,無事;而家表達自己意見,會畀人拉。」 他和太太有考慮生兒育女,但擔心香港會變為什麼地方?怎樣教育子女? 兩人寧願香港人因旅行向他們買喼,但這天不知何時出現。這天出現前,Nathan想了想,道: 「希望過咗去(移民)的香港人生活愉快、開心。」

移英生計選擇:港人賣北角和平叉燒

香港《國安法》實施後一年,批鬥風日盛,由政圈吹進教育、私人企業;宣誓範圍不住擴大,由立法會區議會議員至康文署兼職教練、港台實習生;在某些日子,黃色口罩黑衣不能穿,白色花不能拿,否則隨時被盤問查身份證;由文字到思想都受審查。香港人移民數目和窒息程度成正比。 眼下的香港移民,父母帶同在學子女的家庭佔多數,即使賣掉香港物業後挾一千萬身家外移,始終要籌謀收入,資產較少的港人的憂慮更大。不時獲邀去海外開店的北角人人和平小飯店(下稱和平),研究了用機器自動化燒叉燒,並構思了嶄新模式營運燒味店,在港試驗成功後,率先在英國開店,移英港人可以專營加盟模式經營,生計多一個選擇。  投資額12至15萬鎊 和平老闆許傳偉初步估算,有興趣合作者宜預留12萬至15萬鎊為投資金額,其中包括為期五年的特許權使用費,約4萬至5萬鎊,之後續期再另付;此外,加盟商要付每月營業額4至5%作為後勤管理費,包括POS(收銀電腦系統)支援、基本會計和簿記,以及必須向總公司採購已加工食材及消耗品,例如外賣盒、袋。加盟商亦要自行負責舖租、按金和上期。 許傳偉計劃先在倫敦、伯明翰和曼徹斯特開店,由於倫敦各方面成本都較高,故有興趣人士宜預留較多資金。 據他構思,店舖二至三人可運作,員工也可盡量減少,符合現在移民英國的香港家庭狀況,即使找不到理想工作,也可以自己做小老闆營生。 用機器燒叉燒 味道媲美傳統 和平以燒味聞名,不時有人和許傳偉洽談把生意擴展至海外,但能否覓得理想㕑師,炮製和香港店質素一樣的燒味,一直是難題,幸好早陣子他找到機器可解決問題。  傳統燒叉燒,是將整條叉燒擺入太空爐燒兩浸,然後拿出來醮蜜糖或蜜芽,才切為一片片,需時四十至四十五分鐘,許傳偉用機械燒叉燒,則要改變工序,先醃製肉,切成一片片,放入機器燒,幾分鐘內燒妥,已嘗製成品的他說,質素和傳統製法相差不遠,即使有所不及,都足以在海外市場立足,最大好處是所需人手少,即使不太懂煮食也可應付。  「假設兩夫婦開舖,請一、兩人做店員,把食物放入部機及按掣就是,完全無燒味技能或不太懂煮食,都可以做到。」 由於外國有最低工資,人手少,即支出可減;以英國為例,今年四月一日起,二十三歲及以上人士最低時薪為8.91鎊。  他在英國曾光顧連鎖烤雞店Nando’s,烤雞之外,還有其他食品,每店有四至五個員工,座位二、三十個,可做堂食和外賣,是未來和平店的營運方向。 至於保證食品質素,他則參考連鎖三文治店Subway的標準化運作:食材在工場準備妥當,才運送去各店,店員只需把食材、配料放在一起,最多翻熱,工序簡單。因此,若和平在英國以專營(franchise)方式營運,必須在英國有食物工場。  倫敦、曼徹斯特和伯明翰開店 他研究了香港人現時移民英國的熱門落腳地,遂決定先在倫敦、曼徹斯特和伯明翰開店,工場可能設在伯明翰。他解釋,伯明翰成本相對較低,而且位於英格蘭中部,方便支援各地的和平專營店。 他構想的專營權,務求運作簡單,加盟商每月只需給一筆錢,當中包括貨品、機器費、管理費等等,扣除合理運作成本後可以生存,不像其他專營商,費用項目繁多。  「將心比己,自己攞專營權回來,都想生存到,我想肯定件事係做到,才給專營權,唔想睇住你死,尤其而家走出去的香港人,有三幾百萬積蓄,無理由一盤生意就蝕一百萬。」  英國和平店對許傳偉是全新概念,他想先在香港試驗運作,找出要改良和解決的地方,直至運作暢順,模式可賺錢,能夠持續發展,才會批出專營權。  他提醒,按英國法例,在店內工作而有機會接觸食物或食物包裝的人,都需具備HACCP資格,普通店員要有Foundation level,管理人員或店長要有Intermediate level。(可參考https://www.gov.uk/food-safety-hazard-analysis及https://www.visitbritain.org/business-advice/food-safety-and-hygiene) 他正尋找適合開設試驗店的地點,觀塘牛頭角、荔枝角長沙灣是考慮之列,因此預計最快明年才在英國開店。 幾歲大由福建來港的許傳偉,從沒想過移民,直至一九年社會運動及之後發展,才令他開始考慮。他的女兒現讀小學,本計劃在高中階段送她去外國升學,放眼世界,如今則有機會讓女兒早些留學。 「社會好像有很多批鬥,教育改變中,令我最不舒服,令小朋友沒有獨立思維、沒有批判思考,我不想小朋友在這樣的環境長大。一個人若沒有批判思考,有幾多知識都是空殼,漸漸失去創造力。」  許傳偉提醒香港人要緊記走出香港的初心,要融入當地文化、經濟,走在一起才能雙贏,否則可能引起當地人反感;若香港人炒樓,會令當地人討厭,也不應靠這些被動收入生存。香港人該想想如何在當地事業再起步,最終貢獻當地社會。早陣子一群有意移英港人聚會,有人提議和平英國店的食品,價錢最好是當地普通人負擔得來。和平進軍倫敦、曼徹斯特和伯明翰後,許傳偉亦會研究發展英國其他城市及其他海外市場, 「希望香港精神遍地開花。」

Design a site like this with WordPress.com
Get started